提到台南的鹽水,應該大多數的朋友會聯想到蜂炮和意麵,至於其它的呢?樂爸就將帶著大家一起到鹽水好好來走走逛逛,多了解一下當地的人文歷史,還蠻有趣的呢!有句台灣俗諺這麼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這當中的月津指的就是現在的鹽水,可見得清代時期鹽水的繁華。鹽水在閩南語中的發音中讀為鹹水,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而想到鹹水的相反,那麼必定就會有淡水囉?是的,沒錯,就此地的上游有一個汫水港,也是淡水的意思。另外又因為鹽水的地形狀似新月,所以以前稱之為「月津」、「月港」,才會有「四月津」這名詞的出現。
我們就先從「月津港親水公園」開始出發。
近年來「月津港親水公園」最為人熟知的活動莫過於每年元宵節前所舉辦的「月津港燈節」。
因為透過如此心策劃的文化活動而將藝術進駐到地方社區與傳統燈會,進而打造出充滿創意又結合在地文化與自然景觀的大型燈節,不僅極具特色又富含意義。
如果沒人告訴樂爸,大概就是蜻蜓點水,走馬看花。沒錯,這是我第一次來鹽水,也是第一次走進橋南老街,但是…這條街有個重點古蹟是事後巧遇貴人才得知的,我當是全然不知的晃過去了。
是「泉利打鐵店」嗎?不是的!不過這「泉利打鐵店」,可是一間堅持手工打鐵的百年老鐵舖,特別是採用「午時水」打鐵,做出來的鐵器會更加堅固耐用。因為是純手工打鐵,堅持品質,無法大量產製,所以他會拒收太多訂單。另外,參觀時最好保持禮貌問候,否則之前還發生過就算是媒體也被趕了出去。
好了,回到我剛想說的重點古蹟,其實剛剛橋南老街水井再往下走沒幾間可以看到「橋南咖啡」,它其實是「遊客服務中心」,同時所在的位置正是有百年歷史的「清平社」(南管樂團)駐地,它可是大有來頭,因為相傳他們曾獲康熙皇帝的青睞,在康熙的壽宴上表演而獲「御前清客」的彩聯,因此有機會到橋南老街的話,一定不能錯過這裡。
若從剛剛的水井旁向左看,就能瞧見一座莊嚴的廟宇「北帝殿」是南橋老街的信仰中心,供奉的是北極玄天上帝,早年以藥籤聞名,其門神彩繪為「天龍」和「地龍」與一般寺廟常見的「畫人」門神不同,是一大特色喔!
在三百多年前當時的鹽水(月津港)是可以和大陸的泉州、廈門等地作貨物的交換,而且就依靠水路交通而變得繁華。
不過由於時間流轉,台南沿海陸化嚴重,海岸線漸漸後退,月津港也逐漸淤積,繁華的鹽水逐漸歸於平淡。
再加上台灣光復後,經濟轉型而科技產業興起,台鐵原本計劃在鹽水興建車站,但因地方耆老擔心有損風水進而反對,只好改到隔壁的新營興建車站,鹽水漸因無鐵公路經過,發展較慢,也是末落原因之一。
當站在水月橋上遠眺古厝,加上河面清風拂面,突然讓我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閒。
前人曾以「月津八景」詩歌稱頌流傳著這裡的昔日景色,分別像是:
1.興隆水月:在興隆橋上欣賞波中水月的美景。
2.聚波漁火:在月津港的聚波亭裡,看著滿江漁火。
3.蓮寺荷花:古玉蓮寺旁大池塘,夏天荷花綻放,荷香四溢,宛如天國。
4.東門曉日:東門的早晨陽光斜照大地,光彩迴射迷人景色。
5.釋寺甘泉:釋仔寺的水井,用其水燒飯做菜,風味清香。
6.里仁松濤:里仁橋旁綠榕成蔭,秋風吹送,劈嘩作響。
7.赤兔望月:得名於清光緒年間,指的是綠野陂塘,幽靜的像兔子一樣,於其間席地賞月,飲酒作樂,別具風味。
8.月池蛙鼓:指的是在月池,夜間青蛙齊鳴猶如鼓聲。
接著來到可說是鹽水的地標之一「武廟」。
「武廟」旁佇立了一尊巨大關聖帝君神像。
相傳鹽水蜂炮的由來正與「武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清末時當地瘟疫蔓延,於是居民向武廟關聖帝君請求降旨遶境降魔,結束後疫情漸退,為感念神恩漸演變至今為每年元宵蜂炮活動而有了「南蜂炮,北天燈」的美名。
「武廟」旁也設立了一間鹽水文物陳列館。
館內集合了琳琅滿目關於關聖帝君的雕像、畫作與介紹。
「永成戲院」的前身是「永成碾米廠」,在日治時期生意興隆,後因二戰戰火波及改建為戲院。
碾米廠改建的「永成戲院」,當時除了放映電影外,也有歌舞劇,曾是鹽水政商名流的最愛,有過輝煌年代,直到二千年終於不敵時代變遷而結束經營,直到2013年底時重新開張後,採常態性開放參觀。
來到鹽水怎麼能錯過鹽水意麵呢?
樂爸選了觀光美食城對面的阿姬意麵,不過來這兒點餐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論外帶或內用都得先排隊、先點餐,快輪到內用的朋友時,老闆會告知您用餐的位置在哪兒,不可自個隨意坐喔!切記!
若是熱門用餐時段來,不意外的話,都得花時間等待,不過看老闆和工作人員揮汗如雨的賣力工作,也辛苦他們了。
乾意麵果然不是蓋的,那肉燥味香而雋,麵條軟中帶Q勁,簡直讓人一口接一口而停不下來。(小碗$30)
這麼一大碗的餛飩湯,共五顆大餛飩,只要$20真的很平價喔!
再來個燙青菜和鴨血糕,這美味的午餐吃的十分滿足啊!
「八角樓」也是鹽水的地標之ㄧ,同時是保留最完整的木造建築,因屋頂造形呈八角狀,故稱「八角樓」。
建造者為當時的大糖商葉氏家族,建於西元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共分3進2落,第1進在太平洋戰爭遭美軍炸毀,第2進在日治時期因擴充庭院而拆除,第3進則是現存的八角樓。
走進八角樓內可以見到前人所留下的點點滴滴,據後來帶領我導覽鹽水的那位大姐表示,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葉澤山先生就是這葉氏家族的後人。
八角樓後方巷道被稱為「連成巷」。另外,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曾駐守在八角樓內,所以目前庭院內仍有「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石碑。不過,後來因年久失修,又於921震災時遭創,於2005年底才修復完成。
樂爸接著循對面的王爺巷走進去探秘。
這王爺巷雖不大,但巷內清幽古樸,之所以以稱為王爺巷,乃因巷內有上百年歷史主祀池府千歲的廣濟宮,故俗稱王爺廟。漫步巷道中,沿途可看到不少特殊建築工法,而樂爸的意外之旅就從這裡展開了!意外之旅?沒錯!當下迎面而來一位大姐,看我獨自一人正在對著古厝拍照,彷彿對這歷史似乎頗感興趣,因此和我寒暄幾句起來,接下來我將跟著這位從小在鹽水長大的李大姐一起遊鹽水了,而我面前的那棟古厝聽她說是有一百多年的陳家古厝。
她還要我仔細看看那古厝屋簷旁的設計與雕刻,還有雨水流過的歲月痕跡。
大姐還解釋這磚牆的工法。
象徵節節高升、步步高升的竹節窗,裡頭真的包的是竹子。
接著又跟著李大姐來到一個清代的古厝,目前古厝已荒廢,但一旁還有人居住。
古厝內全木工的建物,還有以前的畫像留存。
李大姐一進到隔壁屋內就向婆婆借出了這支令牌,看清楚上面寫了什麼嗎?
「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臺灣提督學政丁日昌」。看到這牌子,心中馬上肅然起敬,因為那「丁日昌」的名字,只有在歷史課本中才出現過的呀!
鹽水的天主堂有著中國式的宮殿門樓,兩側則有一對石獅鎮守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中西合璧天主堂。
裡頭的建築造型頗與台灣的廟宇神似,應該是為了拉近和本地教友的距離。
就連屋頂上耶穌的壁畫也有點走向中國神仙風格的樣子,看來為了讓宗教融入鹽水人的生活中也是用心良苦。
鹽水的「周家古厝」,聽大姐說周家也是低調的大戶人家。
接著李大姐著我往一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地方,咦?怎麼看起來像座小公園呢?
原來這裡是二次大戰期間被保下來的「防空洞」,後來被加以綠化與美化了外觀。
大姐極力要我一定得進防空洞裡感受一下,當我一進到裡頭馬上從外頭的近30度高溫大概下降了一~二度,因為剛好穿過一股涼風又感受到一點歷史的味道。
李大姐又帶著我一路走回了「八角樓」,沒想到,她小時候竟是葉家的隔壁鄰居,難怪對這周圍的一草一木可以娓娓道來。
李大姐說她小時候常常跑到葉家的閣樓上玩,聽她形容之下還蠻有趣的。
如果不是李大姐專程帶我走過來,我可能完全沒發覺這屋頂上竟有著一隻「金雞」!而且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究竟是做什麼的?
原來這裡是鹽水以前著名的傳統中藥店「墩山堂」,據說日治時期鹽水擁有官方許可以販售鴉片的地方只有兩家,一位在中山路的「楊家」,另一家就「墩山堂」「陳家」,可見「墩山堂」當時風光的程度。
「魚鱗巷」又稱「銀帶街」,因為以前常捕捉「皮刀魚」的漁民,當他們上岸時雙手沾滿閃亮的鱗片又剛好在前往街上吃飯時,總習慣將手上的鱗片抹在經過的小巷兩旁,而這裡又是港口通往街道的巷子,所以日子久了,沾滿鱗片的牆上到了月明之夜,就閃閃發光因而得名。
心得總結:
樂爸經過這次鹽水的在地文化巡禮,真的深深覺得不虛此行,也對李大姐熱忱的導覽,從古說到今,從歷史文化到做人處事的態度讓我獲益良多,也讓我這第一次到鹽水來的城市鄉巴佬對這片土地有了更不同的認識,有機會的話,期盼大家不只來鹽水看蜂炮、或是賞月津燈節,它的小角落裡正蘊藏許多故事等著我們去發掘。
參觀資訊:
地址:台南市鹽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