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景點】你好嗎?《埔里/牛尾社區親子行(上)》

20130928-DSC_0164

您好嗎?

 

「人と人との繋がりだけは大切にせなあかん。ロボットみたいな仕事だけはしたらあかんど。(一定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絕對不能像機器人一樣死板地工作。)」(半澤直樹父親的名言)

 

曾幾何時,您是否早已…

忘了農村裡光著腳丫在田裡追、趕、跑、跳、碰的情景?

忘了農村裡新鮮的空氣與明媚的風光?

忘了農村裡阿伯與阿桑那份誠心待人的人情味?

09

是的,是該放下都市叢林裡爾虞我詐的高壓生活,好好來享受一下輕鬆自在的田園風情。

就讓我們回歸質樸,一同參訪南投埔里的「牛尾社區」吧!

20130928-DSC_0415

牛尾社區是由牛尾、守城及內埔三個核心聚落所組成,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國道六號的終點出口處,為通往魚池日月潭、霧社清境農場之重要中繼站,北倚埔里關刀山,南傍眉溪與國道六號,東與台一農場為鄰,西與中台禪寺相望。往南走台21線約5至10分鐘 ( 5公里行程)可至埔里市區」。(轉載自102年農村再生計劃官網)

我們今天的行程是以上圖中的內埔橋為起點,利用單車行的方式繞行圖中紫色的路線,(如上圖)。

07

老天爺給足我們面子,今天是個適合全家出遊的豔陽天,(如上圖),我們按照計劃來到了集合地點~「內埔橋」。

20130928-DSC_0010

負責今天行程的領隊們載來了我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腳踏車,(如上圖)。

20130928-DSC_0016

出發前先和單車合影一張吧!(如上圖)

20130928-DSC_0045

出發囉!(如上圖)

08

經由農村領隊的帶領,我們沿著剛剛提過的紫色路線前進,不時可以看到路邊種植著這裡的名產~「茭白筍」,以及許多高品質的農產品,如開運竹、聖誕紅,(如上圖),還有像是 玫瑰、火鶴、大里花、瓜類、葉菜類、甘蔗、水稻…等等

透過這次的旅程,才讓我們了解到,原來「茭白筍」田中佈滿許多的「浮萍」是有其重要的意義。

不過,為何在種植「茭白筍」時,得灑上「浮萍」呢?(如上圖上右)

原來,透過「浮萍」的生長,它可調節在水下土中生長的「茭白筍」溫度,防止其過度日曬。

呵~

遊玩之餘還能學到一點農業小知識,真不錯~

map1

經過約10多分鐘的路程,我們來到「百年大圳紀念碑」,(如上圖紅色星號)。

06

看到這「百年大圳紀念碑」,(如上圖),好像來到台南赤崁樓的感覺。

20130928-DSC_0040

「這座引水隧道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當年引水灌溉牛眠里境內所有水田,養活了數千居民農業新興功不可沒,今日能高大圳引水至本里此隧道進水量可以減半,目前在工作人員用心的維護引水排砂下,水隧時時保持暢通也發揮了應有之功能,對於牛尾社區的農民幫助了許多」。(轉載自102年農村再生計劃官網)

20130928-DSC_0033

難得能來到這裡,合影留念是一定要的啦!(如上圖)

20130928-DSC_0028

淘氣的阿成也要和「贔屭」的解說牌合影,(如上圖)。

PS.小知識:(轉載自維基百科)

「贔屭」(ㄅㄧˋ ㄒㄧˋ),又名龜趺、填下、霸下,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其背亦負以重物,在多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

其原形可能為斑鱉。傳說贔屭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

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屭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面刻上大禹治水的功跡,叫贔屭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台灣現存有清乾隆皇帝為了表彰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特賜十塊以金門「麻糬石」雕刻而成的龜趺御碑。

每塊碑高3.1公尺,寬1.4公尺,其中四座全刻滿文,四座全刻漢文,二座漢滿文合刻。龜趺御碑運抵台南府時,其中一龜座不慎掉入港內,就另以砂岩仿造一座,原座直到1911年才被台南漁民撈起,供奉在保安宮內。

碑座中的九座在赤崁樓中保存,另漢滿文合刻的一座則立於嘉義,這碑座經數次遷移,最後安置於現址嘉義公園為福康安紀功碑。

map2

離開了「百年大圳紀念碑」,我們繼續往「內埔庄」方向前進,(如圖中紅色星號)。

20130928-DSC_0050

途中會經過知名礦泉水「多喝水」的工廠,(如上圖)。

20130928-DSC_0053

埔里出好水,並非浪得虛名,這裡可是「多喝水」全台唯一的取水處呢

20130928-DSC_0064

接著來到第一個休息站,(如上圖),在這裡可以稍做休息,喝個冷飲或上個洗手間。

原本主辦單位計畫在此辦個小遊戲與大夥同樂,不過,因時間不夠的關係,只好作罷。

20130928-DSC_0060

雜貨店的老闆正在路旁努力的為剛收成的「茭白筍」剝殼,(如上圖)。

map3

離開了「內埔庄」,我們繼續往「噶哈巫文化館」與「野薑花生態溝」前進,(如上圖)。

然而,時間因素,所以我們跳過了「噶哈巫文化館」。

不過在此還是補充一下小知識:(摘錄自維基百科)

噶哈巫族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他們使用噶哈巫語。

主要居分佈在台灣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崙),而在仁愛鄉南豐村、大同村、及霧社地區也有少數族人,目前仍保有族語及傳統文化,其語言噶哈巫語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世界瀕臨絕種的18種語言之一(歸為與巴宰語同語系)。

現今的噶哈巫族聚落位於埔里西關刀山下之眉溪兩岸四個村莊,(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崙)。

20130928-DSC_0071

在這沿途中,可欣賞到各種平常容易被忽略的植物,(如上圖)。

 

 

(請至下方處,選擇「Page2」按鈕)